古老城市的现代大学――特里尔大学留学回忆(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4-30浏览次数:0

现代大学的古老历史

     特里尔大学(Universität Trier)为一以人文科学见长的公立综合大学,特里尔大学亦曾被称为特里尔卡尔・马克思大学。该校创始于1473年,至1798年因遭法国大革命军队占领而被下令关闭,新大学于1970年重建。

老大学

      1455年,教皇尼古拉五世授权特里尔大主教Jakob I. von Sierck建立大学,但是Sierck却因为经济原因没有能力将创建大学的计划付之实施。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特里尔市政府最终在1472年用2000金马克换得了建立大学的许可证,并于1473年3月16日创办了特里尔大学。创建之初,大都由神父和兼职讲师教授神学、哲学、医学和法学。

特里尔大学创办得非常成功,但是特里尔为此也花费了约10%的市政预算,惊人的支出使得特里尔市不得不节省开支,教师的工资尤其受到节减,大学从一开始就处于严重的经济困境中。当校长Ambrosius Pelargus在1554年去世后,竟没有人能够接替他的职位,因为除了他以外大学已经没有了其他的讲师。在选帝侯Johann VI. von der Leyen的支持下,耶稣会在1560年接管了大学,并且重建了神学和哲学系,但同时却忽视了其他专业。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又爆发了鼠疫,特里尔的人口从1363年的约10000人降到了1542年的约8500人,经济状况跌也落到了最谷底,市政府捉襟见肘,资金短缺始终困扰着特里尔大学,不能确保固定的教师资源。直到选帝侯Franz Ludwig von Pfalz-Neuburg时才以国家资助的形式确保了教师的收入,众多知名人士来到特里尔讲学。

18世纪后半叶,越来越多的保守势力开始反对耶酥会,并阴谋扩大势力,1764年特里尔出现了不受修会管辖的第二个神学系,由一群本笃会成员发起,而在其他院系也相继设立了非修会的教学机构。1773年,耶酥会被教皇所禁止,耶酥会在特里尔大学的神学和哲学系被迫解散,教学课程由本笃会接替。

1794年特里尔被法国大革命军队占领,1798年4月6日,特里尔大学被法国管理当局下令关闭,同时被关闭的德国大学还有科隆大学、美因茨大学和波恩大学。

新大学

     1969年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政府决定建立联邦州内除美因茨大学外的的第二所大学,一个月后选定在特里尔和凯泽斯劳滕建立一所地跨两个城市的大学,1970年“特里尔-凯泽斯劳滕大学”成立,凯泽斯劳滕校区以自然科学为特色,而在特里尔则成立了人文科学系。

     按照当初的计划,两个校区在1975年各自独立,而两校的传统得以保留,发展成为以工程学科为特色的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和以人文学科为特色的特里尔大学。1977年特里尔大学确立了校园,开始建造了一批教学楼和配套设施。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军队撤出特里尔后,特里尔大学开展了校园的二期工程。

     特里尔大学的学生会曾提议将大学改名为“特里尔卡尔・马克思大学”,以纪念特里尔最著名的儿子马克思,被校务委员会否决,但学生会仍旧坚持在自己组织内和网站上使用“特里尔卡尔・马克思大学”作为大学的名字,并在校徽上添加了“马克思”的字样。

开放铸造大学精神

      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一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我留学德国期间感受到的免收学费、学制漫长、本硕连读等,这些有别于中国大学的特点现在已经消失或者不明显了, 2007年开始,德国各州自行决定州内大学是否收学费以及学费额度,也从那时起,陆续地,德国大学分别设置了学术学位和硕士学位,取代了原有的Diplom。在五年半特里尔留学生活中,我对德国大学感受最深的是开放。何谓开放呢?从地理特征来看,特里尔大学所处的区域没有区隔于城市其它设施,没有围墙包围校园,大学学生宿舍与私人学生公寓隔街相望,私人宅院散布在大学周围,3条公交线路迎来送往,有些学生甚至每天乘火车或大巴往返特里尔与周边城市和镇,学生凭注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乘车是免费的,我记忆当中,南至萨尔布吕肯,北达科布伦茨,西向德卢边界,都是免费的,因此,那时候,我时而穷游周边。

      然而,地理意义的开放还不是大学精神的全部。使我惊讶的是,有在读超过10年尚未毕业的学生,依然故我地就读,当然,他(她)们或有工作在身,或者创立企业,或者继承企业,或者零工谋生。记得我在做PBSF(实践相关的学习形式)时,组长是将近35岁的德国女性,她倒是不工作,她是高中毕业后工作过很久,又进入到大学,她对于大学的认识,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让我钦佩的一个同学,是一位68岁的德国女性,孙女已经上小学了,她读的不是所谓的老年大学,而是和我一样的全日制学位课程,学分没有任何减免,在《宏观经济学》考试前,她和20几岁的男生女生,一起讨论考点。问起她的动力,她感慨人生易老,在她的青年时代,战后重建,料理家庭,等她真正地闲下来了,她想实现她年轻时未实现的愿望。

     学习也是开放的,对于企业管理专业来说,9个学期的常规学制,只是摆设,很普遍的情况是11个学期修完全部课程,做好全部小论文,才开始毕业论文选题。哪个学期上哪门课程,做几个小论文,参不参加PBSF,全凭自己决定,即使是上了一个学期的某门课程,参不参加考试,也是考试前一周,通过网络报名才最终确定。第一次笔试不通过的话,下学期开学就有笔试补考,如果还是不通过,可以申请口试补考,还不过,只能一年后,参加最后一次笔试补考,如果不通过,此专业就不能继续学习了,并且是在全德国所有高校不能学习该专业了。

如果说,理论学习的目的是指导实践,那么前文提到的PBSF真是一种好的开放式实践学习形式。导师围绕一个大问题,出若干子问题,学生选后分组,每个组完成一个,文献搜集、整理、阅读、综述是理论任务,接下来走访、调研相关企业或者政府机关,再往下,形成报告初稿,提交导师修改,返修后再提交,直到参加答辩,一个学期很充实。当年,我和2名德国女同学、1名德国男同学以及1名越南男同学一组,选择了德国企业养老保险体系――拜耳股份案例研究。

后记

    5年半留学特里尔生活,一文难尽。说留学是一座围城,未免太悲观,毕竟,留学生活开了我眼界,让我知道了大学还可以那么读。当然,说留学是历练,也厚此薄彼了。想一想,用真诚、坦荡、感恩、惜缘告慰那段岁月,再好不过!

图文:刘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