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证券投资学》在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金融科技专业进行了第二轮教学,作为仅仅是第二次讲授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我觉得十分有必要反思本轮教学的得与失,但得失属于过去,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为下一轮教学瞄准方向。
教学内容的选取最值得反思。在第一轮教学中,我选择了我校《证券投资学》教学一直以来使用的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的《证券投资学》(第四版),而本轮教学中,我使用了博迪的《投资学》(原书第十版)。用国外教材,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于本人对《证券投资学》课程主旨的理解:该门课程是重点讲解投资中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的课程,而不是介绍投资品种或投资风格、技巧的课程,课程内容应是自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现代西方财务学的规范分析框架,而《投资学》的内容正是沿着现代西方财务学的源头――投资组合理论――娓娓道来的。
现代西方财务学成果丰硕,仅仅是投资组合理论就贡献了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如何将深刻的风险-收益权衡思想情景化,如何将投资组合的数理分析联系大二学生所学过的课程来通俗化,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毕竟不能让学生背公式应付考试,否则就不能学以致用,就不能让学生有学习获得感,由深入浅不易。《投资学》从第六章就提出证券分析师这一称谓,个人认为证券分析师是学习这一课程最恰当的情景化用语,因此,我在授课中一直要求学生将证券分析师作为未来职业的设想,并不断追问,作为证券分析师的使命是什么?
单指数模型回答了证券分析师的使命这一问题――寻找正α,尽管逻辑上很直接,但翻译过来的教材展现得过于简单,我设计了一个学时用于讲解寻找正阿尔法的逻辑和如何运用正α组合权衡风险和收益,图一是教学板书。
图 1教学板书
由深入浅是教学难点,这对于下一轮教学的启示是,削减证券种类、特点、交易规则的教学用时,将珍贵的课时用于投资组合理论逻辑阐释、数量分析、情景构建中去。
图文:刘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