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100问】设计原理篇(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09浏览次数:0

06.jpg

0001.jpg

001.jpg

数字人民币-设计原理篇(上)

Q51、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框架

数字人民币体系设计坚持“安全普惠、创新易用、长期演进” 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货币功能、市场需求、供应模式、技术支撑 和成本收益确定设计原则,在货币特征、运营模式、钱包生态建 设、合规责任、技术路线选择、监管体系等方面反复论证、不断 优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开放包容、稳健可靠的数字人民币体 系设计方案。

Q52、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原则

・坚持依法合规。数字人民币体系制度设计严格遵守人民币管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外汇管理、数据与隐私保护等相关要求,数字人民币运营须纳入监管框架。

・坚持安全便捷。数字人民币体系突出以广义账户为基础、与银行账户松耦合、价值体系等特征,适应线上线下各类支付环境,尽量减少因技术素养、通信网络覆盖等因素带来的使用障碍,满足公众对支付工具安全、易用的要求。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业务连续性要求。

・坚持开放包容。发挥指定运营机构各自优势和专业经验,按照长期演进技术方针,通过开展技术竞争及技术迭代,保持整体技术先进性,避免系统运营风险过度集中。支持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间的交互,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不同指定运营机构钱包间、数字人民币钱包与银行账户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支付工具交互性。

Q53、数字人民币的设计特性

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既 具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具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主要考虑以下特性:

1. 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数字人民币兼容基于账户 (account-based)、基于准账户(quasi-account-based)和基于 价值(value-based)等三种方式,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

2.不计付利息。数字人民币定位于 M0,与同属 M0范畴的实物人民币一致,不对其计付利息。

3.低成本。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银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

4.支付即结算。从结算最终性的角度看,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转移,可实现支付即结算。

5.匿名性(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 法可溯”的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

6.安全性。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 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 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

7.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Q54、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的设计

根据中央银行承担的不同职责,法定数字货币运营模式有两种选择:一是单层运营,即由中央银行直接面对全社会提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维护服务。二是双层运营,即由中央银行向指定运营机构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指定运营机构负责兑换和流通交易。

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人民银行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注销、跨机构互联互通和钱包生态管理,同时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在人民银行中心化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他商业银行及机构的创新能力,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

Q55、数字人民币技术路线的选择

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路线选择是一个长期演进、持续迭代、动态升级的过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开展评估,持续进行优化 改进。指定运营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及技术优势自行选取技 术路线,充分保持对未来技术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数字人民币系统采用分布式、平台化设计,增强系统韧性和 可扩展性,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交易量的快速增长;综合应用可 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以确保系统可靠性和稳 健性;开展多层次安全体系建设,设计多点多活数据中心解决方 案,保障城市级容灾能力和业务连续性,提供 7x24 小时连续服务。

数字人民币体系综合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特点,形成稳态与 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

Q56、数字人民币需要哪些功能模块才能支撑数字人民币系统运行?

从简易框架来看,至少需要7个功能模块来支撑数字人民币 系统的运行,从用户终端到中央银行系统依次是交易终端模 块、支付技术模块、系统改造模块、可信服务管理模块、交 易通信模块和智能运算模块,各模块功能如表1-5所示。各功能模块将是构建数字人民币产业链的基础。

01.jpg

02.jpg

Q57、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设计

数字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的载体和触达用户的媒介。在数字人民币中心化管理、统一认知、实现防伪的前提下,人民银行制定相关规则,各指定运营机构采用共建、共享方式打造移动终端APP, 对钱包进行管理并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验真;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实现各自视觉体系和特色功,能实现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数字钱包具有普惠性,避免因 “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

1.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

2.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

3.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

4.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

5.人民银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及社会各相关机构一起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建设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平台。

Q58、数字人民币的设计考量是什么?

・电子支付从三方模式到两方模式是本质性的变化。

・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人民银行选择保留商业银行的二元结构。

・研发数字货币的几个着力点:厘清法定数字货币与私有数字货币; 勾划数字货币的运行轨迹; 明确数字货币对货 币金融运行体系的作用和影响;做好数字货币顶层设计;密码学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 姚前

发表于《中国金融》(2016.06 )

Q59、如何理解数字人民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

・普通数字配上数字钱包,只是电子货币;加密数字存储于数字钱包并运行在特定数字货币网络中,才是纯数字货币。以上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补性,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可以择优使用以满足不同需求。

・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整体架构,以及由协议、数据格式、数字签名机制、数字钱包等要素共同构建的数字账本技术。法定数字货币从研发之日起就必须高度关注自身服务力和竞争能力,包括市场公信力、支付便捷性、体系安全性、操作灵活性、应用场景多元化、系统高效性等。

・如何科学决定并调控数字货币发行量以确保币值稳定,应成为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最重要的考量,也会日益成为不同货币当局在网络世界展开数字货币竞争的关键。

・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还可能带来一个重要变化,即更易引发金融脱媒,影响货币创造。特定条件下必须设置适当机制加以限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范一飞

发表于《中国金融》(2016.09)

Q60、数字人民币如何应用大数据分析?

1、应着力于系统性开展法定数字货币大数据体系顶层设计 和基础设施构建工作。提取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交 换、贮藏、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关键基础数据,为进一步的模型构建、仿真、分析和调控夯实基础。

2、应着力于科学遴选相关数字货币分析指标体系。关注数字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及时洞察金融资产结构趋势。

3、应着力在数字货币体系对于传统货币运行体系以及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关联与影响上。数字货币大数据分析要在数字货币体系与传统货币体系的关联路径、影响机理以及作用机理上开展工作。数字货币的大数据分析要有利于新经济运行和金融安全。

央行科技司副司长兼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 姚前

发表于《中国金融》(2016.09)


<知链科技&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联合出品>

相关活动推荐――数字人民币普及体验课(校园行)

04.jpg

05.jpg


图文:知链科技 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