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刘静暖教授开展《双碳目标下三亚乡村能源消费绿色化问题研究》学术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7-04浏览次数:0

我院刘静暖教授于2024年6月26日开展了一场《双碳目标下三亚乡村能源消费绿色化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获取的基本要素。然而,随着化石能源消费数量的大幅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带来气候变化,给人类存在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以期降低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国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海南省相应地制定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全省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支持海口、三亚率实现碳先达峰,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动海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研究发现,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70%,因而,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乡村的碳排放不容乐观。三亚乡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化石能源消费量不断提高,碳排放居高不下,给双碳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压力。那么,三亚乡村能源消费量有大、消费结构怎样?尤其是距离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还有多远?

微信图片_20240705204924.png

刘静暖教授表示,基于“低碳”视角,能源分为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从颜色角度,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为黑褐色,气、(火)电为浅绿色,风太阳能(阳风)电等新能源为深绿色,能源消费绿色化率=浅绿对黑褐色的替代率+深绿对黑褐色的替代率。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乡村的概念,指出美丽乡村不一定是低碳乡村,但低碳乡村一定是美丽乡村。当一个乡村的能源绿色化率达到60%,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就可以确定为低碳乡村。

其次,查阅相关年鉴、深入三亚乡村农户家庭、田间地头实地调研,获得了三亚乡村农业、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及新村居民能源消费一手数据,计算和分析了三亚乡村能源消费绿色化程度,显示,三亚乡村能源消费依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深绿即新能源消费量微乎其微,能源消费绿色化尚不足15%,未来能源消费绿色化道路道远且长。

第三,计算了2011-2022年的三亚乡村农业、村民及公共部门碳排放量,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2023-2050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不仅2025年无法实现碳达峰即便是到2050年依然无法实现碳达峰。计算了农用地的碳汇,建立了碳中和账户。尽管到2050年碳账户处于盈余状态,实现了碳中和,但值得注意的是,限于资料的可得性本项研究仅测算了部分化石能源碳排放数据,还有很多碳源如原油、牧业的碳排放没有测算,碳账户碳盈余,不能成为此后三亚乡村能源消费政策的依据。尤其是,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促进化石能源的绿色化,迟早碳排放会赶超碳汇,出现碳赤字。

微信图片_20240705204927.jpg

第四,提出了促进绿色化的建议。基于上述结论,必须促进能源消费的绿色化,建立低碳乡村。为此,其一,增加深绿色能源供给,光伏发电、集中式供冷系统、新能源农用机械设备、天然气下乡入户;其二,倡导生物循环农业,增加绿色肥料的施用,提交间接化石能源――化肥,减少间接碳排放;其三,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引领,减少汽油的消耗;政府公共部门的率先示范效应,路灯等公共照明的绿色化。最后,乡村碳交易市场机制,激发村民节能减碳的积极性,增加碳盈余,通过上市交易,获得碳金融收入。

刘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资料详实,信息量大,尤其是对三亚乡村碳排放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判断,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深思和热议。深切感受,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促进能源消费绿色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