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和清华大学主办的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全在清华大学召开,大会以“开放、共享、友好:数智时代的社会发展与理论创新”为主题。年会共同发起单位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所、北京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研究所。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数字经济系副主任徐超静,以及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方羡辉老师参会。
年会伊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军致辞开幕式演讲,对大会开放、共享、友好地主题进行了解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年会主席江小娟作开幕致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作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开幕式演讲,从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布局,介绍其基础研究的演进和发展;到通用人工智能与专用人工智能相身而行,应拓展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再到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深度耦合,加速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的发展;最后到人工智能用于科研、教育、文化领域,走进人民群众生活中进行了分阶段的阐述与举例。
开幕式后,年会上午主要进行了第一个分议题“数智时代与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在此议题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让.梯若尔,作了“数字生态系统中的公平‘守门’”的演讲。年会主席江小娟作了“数字时代政府市场边界划分及多方治理合作”演讲,认为在数智时代治理合作应是允许存在多元治理规则,使社会各方都能对某一方形成及时有效监督,使少数公权力形成的“硬规则”,与多种形态局部合作治理形成的“软规则”共存并相互支撑的治理体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作了“人工智能发展治理:问题与路径”,对人工治理的内涵、规治与风险、治理工具、AI治理的重要性等展开论述,就AI治理形塑社会形态、减小智能鸿沟、社会应用、形塑工业结构等作用进行全面阐述,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全球的挑战。南开大学副校长盛斌作了“创造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双向赋能”演讲。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就“数智时代的创新范式变革与第三大宏观政策建构”表明自己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贺俊探索同数字经济范式更相适应的产业政策。
年会第三会场进行了“全球经贸冲突与挑战中的数字经济发展”主题的会议。 中金研究院院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进行了稳定币经济学分析。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全国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任保平 汇报“中国特色智能经济新形态的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谈到智能经济新形态是数字经济的高级阶段,是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院长毛基业分享了“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认为AI会重塑所有的行业,通过AI创新性应用案例,介绍AI如何降本增效,驱动业务增长,以及AI在企业应用时遇到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刘守英对数据特性与产权界定进行了学术分享。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康作了“数字时代冲突与挑战”汇报,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与工业化时代的最大不同,在于体系跨越与能力跨越。
数字经济学科发展对话论坛,以“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展望”为主题,论坛嘉宾同时就数字经济学科相关的前沿研究的方向与困境进行了探讨,给参会的各大学者与高校教师很大启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薛健闭幕致辞,年会圆满结束。
方羡辉老师表示,此次参会较为全面的了解了中国及至世界在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以及前沿研究,结合海南自贸港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应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当地优势产业的数实融合过程中的人才岗位需求,培养适配产业创新与变革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徐超静老师表示,数字经济学科的建设,应全面布局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发展路径中,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时,高质量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同时应思考海南自贸港特色智能经济新形态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路径,使学科建设服务于智能经济新形态的发展,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养老、服务业、消费终端等智能化场景中,找到专业与学科服务场景的点与面。
该年会是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数字经济领域研究、实践与学科建设的前瞻性会议,面对人工智能快速的迭代发展,数字经济学科应协调好数字经济发展场景变化快与人才培养变化慢的矛盾,以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为中心,建设师生共建共享,从知识创造、传递到分享的课程建设新脉胳,使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建设,深度学习课程,深度思考课程,到深度运用课程。真正培养在数实融合势不可挡的潮流下,能稳立潮头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与变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