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5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大会以“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国实践和国际经验”为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平行论坛、期刊出版对话会及闭幕式等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在致辞中回顾了研究会在推动农业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方面的成绩,并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魏后凯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黄季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朱晶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李春顶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魏后凯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城乡融合,强调通过乡村经营和人才培养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季焜通过国际比较指出,中国农村经济转型速度在亚洲领先,应通过制度、政策与投资协同加快结构转型,实现共同富裕;朱晶聚焦外部风险下的农产品贸易与粮食安全,提出构建“来源、品种、通道、路线”四个多元化格局以增强进口体系韧性;李春顶则基于模型实证,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动力。
8月25日下午,十场平行论坛同时举行,80余位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60余位专家深入点评和互动。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刘溢海教授在《世界农业》论坛宣读并交流了题目为《海南自贸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的论文。刘溢海教授的论文基于其主要观点发表在国家级权威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海南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设计”而展开。论文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海南自贸港城乡融合发展应实施“一体两翼”的基本思路。即以海南城乡融合发展为主体,以统筹海南国内国外关系为两翼,努力把海南自贸港特色农业建设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对内对外双开放的“中转站”,农产品进出口加工与贸易的“强磁场”,形成海南自贸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互推共进机制。海南自贸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一是统筹城乡关系实现海南城乡融合发展 具体应围绕五大振兴,做到统筹城乡产业空间配置,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利用,统筹城乡自然资源挖掘,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发展。二是统筹国际国内关系。具体要做到夯实主体,补足短板,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以农产品加工与贸易为突破口实现海南自贸港开放型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借鉴进博会的经验,建设世界数字农业暨农产品海南总部基地;顺应自贸港建设需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职能调整;高点定位,对标对表,加快自贸港农业贸易制度型开放。
刘溢海教授的观点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大家一直认为海南自贸港不仅是海南的自贸港,而且也是中国的自贸港,更应成为世界的自贸港。海南自贸港建设应对标世界,高点定位。发展应结合其自身的区域位置、政策优势、国家定位实现城乡融合发展。